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 具有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中国及港澳台地区获得者共有5人,分别是崔琦、杨振宁、莫言、屠呦呦、丁肇中。
1、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2、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3、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崔琦
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5、丁肇中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有哪些?
截止到2018年总共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和屠呦呦。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6、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崔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7、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籍华人,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8、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9、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英国华裔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于中国上海,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0、莫言,中国国籍,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中国国籍,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凤凰网-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有哪些?
1.高 锟: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金山,获奖时国籍英国、美国双重,2009年物理学奖
2.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获奖时国籍美国,2008年化学奖
3.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州,获奖时国籍法国,2000年文学奖
4.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祖籍河南宝丰,获奖时国籍美国,1998年物理学奖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太仓,获奖时国籍美国,1997年物理学奖
6.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祖籍台湾新竹,获奖时国籍美国;1986年化学奖
7.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获奖时国籍美国,1976年物理学奖
8.李政道:1926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获奖时公民权中华民国,1957年物理学奖
9、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安徽合肥,获奖时公民权中华民国,1957年物理学奖。
10、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截止2019年5月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国籍人士只有两位: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杨振宁、屠呦呦、莫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人士或组织的奖项。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是中国文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就这两个 也有其他的中国人,但不是中国国籍。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诺贝尔奖
该国家一共有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截至2024年03月13日,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3位,分别是杨振宁、屠呦呦、莫言。而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有8位,分别为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起初仅包含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1、杨振宁,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李政道,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3、丁肇中,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4、钱永健,美籍华人,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5、李远哲,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6、朱棣文,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7、崔琦,美籍华人...
中国人有几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 鲁迅:1927年,瑞典学者在对中国进行考察研究时,曾计划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 老舍: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原本打算将该奖项授予老舍,但因其逝世,当年的获奖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3. 林语堂:1975年,林语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4. 李敖:2000年,台湾作家李敖凭借小说《北...
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哪些?
中国大陆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获得者:李政道: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台北籍贯,后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台北籍贯,后加入美国国籍。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文学家。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
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
1、屠呦呦 屠呦呦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
1. 截至2023,中国共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2. 这三位获奖者代表了中国科研的最高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3. 尽管如此,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与人口基数相比仍然较低。4. 杨振宁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杨-米尔斯方程的建立,该方程在...
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底有几个
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共有三位,分别是杨振宁、屠呦呦和莫言。其中,莫言在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文学家。屠呦呦则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在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物理...
中国得诺贝尔奖的有几人
截至2022年,中国一共有3位诺贝尔获奖者。分别是:杨振宁、屠呦呦、莫言。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
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
在中国有三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分别是屠呦呦、杨振宁、莫言。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杨振宁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莫言则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文学家。另外,华裔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有八个。在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
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
中国至今共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分别是屠呦呦、杨振宁与莫言。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文学奖,旨在奖励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此外,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