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边城》的创作思想 怎样理解《边城》的写作宗旨?

作者&投稿:正孟 2024-07-02
作者(沈从文)创作《边城》的目的是什么?

我建议你把《边城》题记看完了再问这个问题。《边城》中要展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行事,沈先生也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之于祖父一类质朴的“乡下人”,描绘了边地的风光与纯洁的爱情,然而在结尾处那个颀长的“等待”背后,又有多少哀愁?正如沈从文先生在《习作选集代序》中悲哀地如是说:“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一、思想情感:
表达对湘西人民美好纯洁的单纯感情的赞美。例如祖孙亲情,男女爱情,村民之间朴实的情感的赞美。同时也是对这类感情的艳羡。又表达了在现代化的脚步下,山村的原生态被破坏的惋惜和遗憾以及追忆之情。
二、不同:
沈从文在生机勃勃的湘西语基础上,吸取了书面语、文言语的特长,使他的小说长句精确、曲折而富韧性,如“出货物物俱由脚天用桑水扁担压在肩膊上挑抬而来,入口货物出莫不从这地主成束成担的用人刀搬去”,短句则重感兴,活乏有灵气。
如“酽洌的烧酒,从大瓮里用木滤子舀出,倒进土碗里,即刻就来到案桌上了”。
沈从文的小说从不附加词藻,文笔总是任意识的流动纵情写去,多暗示、富情感美、色彩美,形成的是一种恬淡的语言艺术风格
三、鉴赏:
作品鉴赏

1、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2、艺术特色
《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绘。或展开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映等侧面烘托。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
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
听着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则让人感受到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二是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
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边城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呼声曾经盖过鲁迅。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提名。1988年,当沈从文被圈定为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消息传来时,老先生已经在数月前去世了。最后我们就不得不以身不逢时,来感叹这个殊荣是不是来得太晚了些。这是老先生的遗憾,也是我们大家的遗憾,更是世界文学史的遗憾。
  沈从文出生于上世纪初的湘西小镇——凤凰,也就是影视《边城》剧中的原型。沈从文接受正统教育的文化很低,只是小学毕业。1923年在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时落选,后来便在北京大学进行旁听,这就算他是接受正规教育的方式了。所以说,我们可以认定沈从文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文学天才。但这一点似乎又得不到沈从文本人的认可,他在后来的言论中常常提到一个问题,他说“文学是没有天才的”。但是我们却有疑问了,既然文学没有天才,那么,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怎么可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
  再者,他是不想过于的表现自己。他是属于脚踏实地进行创作的作家,没有名利和浮躁。只是一味辛勤的笔耕,用心创作的思想者。
  1923年沈从文报考燕京大学失败后,曾得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的帮助与举荐。而被举荐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先生。从此沈从文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开始了自己不平凡而伟大的写作一生。
  直到后来一举成名的《边城》问世,沈从文逐渐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地位,走上了真正的创作之路。《边城》的问世,可谓是作家苦心经营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作者长期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小说中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湘西文化生活画卷,尽管掺杂了现实的矛盾与无奈,但主题个性是鲜明的,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和真挚而浓烈的爱恋。
  汪曾祺曾对《边城》这部小说做过三方面深刻的评析,那就是《边城》是一部怀旧、温暖、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对于汪曾祺的这三个论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怀旧是指作品体现的时代背景;温暖是指作品蕴含、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多的是掺杂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即理想主义色彩。
  沈从文之所以把一部《边城》写得活灵活现,除了饱含个人感情之外,还有就是对湘西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夫人张兆和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已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早在启蒙思想运动阶段,就有“船山学派”一说。船山学派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恰同学少年》剧中也有提到“船山学派”,主要是由王船山先生创立的以讲学、讨论为主的社会团体。“船山学派”主要以研究、讨论湖湘文化为主,兼以讨论社会进步与改良,倡导一种意识流。
  湘西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沈从文从社会、个人的角度全面剖析了这一现象。揉进个人的思考之后,他最主要想要表达的就是一幅完整的文化生活,有批露,也有赞美。
  《边城》中的翠翠其实就是夫人张兆和的化身,没有实际切身真挚而浓烈的爱,作者写不出那份浓郁的感情。
  于是作者带着一份深刻的探索精神,重点突出湘西文化的同时,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份生活的美。最后,完成了小说《边城》的全部创作。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沈从文的边城
答: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在((边城))中,沈从文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作者在描写时又是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的,这就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体现了小说清新、淡远的田园牧歌情调。由于沈从文在作品中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使得...

读《边城》——将生活过成一种情怀,灵魂也要洗干净
答:如果说读完鲁迅的《阿Q正传》我的感受是鲁迅不愧是鲁迅,那么读完这本沈从文的《边城》我只能说,这样的居然是沈从文。初中时就已经度过沈老先生《边城》里翠翠的那篇短篇,当时只觉得比那些网络小说用词更旧一些,更朴实一些,讲的故事,也就当做是故事看了。如今看来,这不仅仅是故事,是一种生活缩影...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答: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沈从文《边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1 在还未读《边城》之前,我已经将边城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乡民刻画在我的脑海里了。 在文中它描绘了边城这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它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乡村。它不受...

结合沈从文自传谈《边城》中的“人性之美”与“生命之忧”
答:他对人性永远用一种平善的眼光去看待。生死在他的眼前,不过是一场人事天命的豪赌,且因其这份冷眼看生死的姿态,一切生命历程中的人和事,终归于过眼烟云,一如江水之涟漪,微微波澜,却不挡大河的浩荡向前,一去不回头。然而在写到《边城》中这些人物的死时,他露出了难得的动容。就如茶峒这个小城里...

《边城》!!!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在哪些地方?2、任选一人物评价3...
答:1.人情美、人性美、地方风物美,沈从文用明丽的笔墨构建了一个引人向往的湘西世界。2.翠翠天真纯洁宛若自然之子。但就是在这样人人向善的环境中,却发生了悲剧。人与人的不易相知,产生了亘古的隔膜。3.不爱碾坊爱渡船,在小说中换一个说法就是走车路还是马路。传统的苗族婚配还承继着唱歌这样原始的...

《边城》读后感
答:单丝,城市里的人们向往农村的环境生活,而农村里的人却奔波在去向城市的道路上,这似平有了颠倒,《边城》为了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境,作者向往农村的丰富生活而写下此篇文章。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优秀的打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冈土人情...

《边城》读后感
答:书里看到“她”的心有所属,默默相思,想到在那个社会环境下的人,是一个怎样的“爱”?我们如何看待“爱”? 《边城》读后感11 在还未读《边城》之前,我已经将边城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乡民刻画在我的脑海里了。 在文中它描绘了边城这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它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乡村。它不受外界的影响...

对沈从文小说构建的都市与乡野的对立世界怎样看待?
答:沈从文的创作,多注意刻画乡土中的“粗糙的灵魂”和“单纯的情欲”。沈从文描绘的山寨、码头宁静而秀美,宛如一副副古朴奇幻的风俗画。特别是在这些“化外之境”中发生的爱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叹之妙。《边城》中少女翠翠的爱情观和爱情经历,单纯而美丽,有着未受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

以边城为例,谈谈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答:个人觉得,沈从文只是结合本地风情,把人们向往的生活态度写了出来!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个向往,金钱态度,爱情态度,人际态度等等。但是现实社会中无法达到自己向往的。而沈从文用他手中的笔把人们向往的东西阐述出来,使读者能达到一定的共鸣!

求沈从文《边城》论文 邮箱quanbaby2008@sina.com
答: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的中篇小说。其人物形象描写写意传神,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思想独异,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翠翠是美的化身,爷爷是善的化身。船总顺顺、天保、傩送也都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结构上寓严谨于疏放、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而且在小说中弥漫着令人落泪的爱情悲剧和象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