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坛的出处
禅宗六祖慧能在继位前受考察时,针对神绣原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作了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因为这首偈子而继承了五世禅宗的衣钵而成为六世禅宗。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之谒。
翻译如下: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错。
跟着佛教的观念来,一切是空了,五蕴只是刹那持有,哪来的过去的‘回忆’?回忆在佛教看来是一种迷
不是‘经历了就不要执迷和执着’,是一切都是刹那存在,如梦如幻,不可把持,因缘而生,刹那而有。本来就没有可执迷的,何必要经历什么?
五祖出题就是如何‘用大智慧求解脱’,而六祖回答正和本意,‘一切自性是空,能生万法’。
书中写道五祖开头说: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之后又说评价神秀的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灭。於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其勿一其,万境白如如。如如之心,印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又有: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慧能的《坛经》里有这首偈子的来龙去脉。
【名称】《菩提偈·菩提本无树》 【年代】初唐 【作者】惠能
你是否需要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的出处...
2、出自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处是哪里?
出自唐代高僧惠能的《菩提偈》,作品原文如下:《菩提偈》作者:惠能 朝代:唐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对照: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若尘埃 。出自那里,作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慧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处: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惠能大师菩提偈的其他三偈: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白话释义:本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语出自《六祖坛经》,由六祖慧能所悟。其师兄神秀的偈子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感觉得到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这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字面上理解,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全文是什么?出自什么地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处:六祖卢惠能,河北范阳人。原籍新州,唐贞观十二年生于李氏。三岁丧父,长大靠卖柴养母。一日,惠能于市听人诵《金刚经》,即能领悟。后向人询问经由,得知出自黄梅寺弘忍大师。于是,惠能决定出家,几经周折,终得母亲同意。龙朔二年,惠能至黄梅寺拜弘忍和尚为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其三》。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释:(1)“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2)明镜台: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哪?怎样...
这首诗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偈》。详细解释如下:一、诗句来源 《菩提偈》是佛教禅宗的一首重要偈语,由禅宗六祖慧能所作。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佛教哲理,展现了禅宗对生命、宇宙以及清净无碍的境界的追求和理解。二、诗句解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表达了禅心并不是依附于任何物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