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护能力 怎样提升孩子的自护技能?

作者&投稿:帅民 2024-07-02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护能力

1,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对有看护孩子困难的家庭及时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商量有效的途径及方法,通过家园互相配合,提高了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了家长们的责任感,达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的一日日常活动,是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也是幼儿自我能力培养的好时机。

3,要做有心人,随时抓住机会,巧妙引导,不断丰富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作为家长,应该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本领,教给孩子人身自护的基本常识。让孩子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全称,以及家庭、单位的电话号码和自己所在学校的全称。告诉孩子独自在家时关好门窗,不要为陌生人开门。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传话,不要随便跟陌生人离家或离开学校。不要随意坐别人的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放学回家时不要在街上闲逛,不要将钥匙挂在脖颈上。天快黑时不出门。不要在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即使在公共场所,年小的孩子也应有家长、教师或者自己熟悉的长辈陪同。如发现有陌生人尾随,应尽快跑向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以大喊大叫。还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喝生人的饮料,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或糖果等。告诉孩子,只有父母、老师以及他们请来的医生、护士和熟悉的长辈才能接触自己的身体,如果其他人这么做,应尽快躲开,并将实情告诉父母。告诉孩子一些关系密切的朋友、邻居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并告诉孩子,一旦需要帮助,可以去找他们。对稍大的孩子,要教他们学会看地图、乘公共汽车,学会使用电话号码簿,学会使用长、短途电话、传呼机等通讯工具。教孩子学会万一被拐骗或迷路时,如何及时地向街头警察、解放军叔叔或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和电台、报社等新闻单位求救等,以摆脱困境。

 1.转变教育观念。如今,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但很少有家长会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导致孩子在独自面临危险事件时缺乏应有的应对能力。因此,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危险应对能力等。此外,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勇敢、大方,会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但家长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提高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安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危险应对能力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才能提高,甚至觉得“孩子长大后自己就会明白,不需要刻意教授”。但事实上,恰当的安全教育能有效帮助孩子应对危险事件,而且尽早进行此类安全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比如教育孩子在被陌生人强拉强抱时要向路人、安保人员寻求帮助等,要知道这些在家长看来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孩子未必懂得。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分寸,比如应侧重于教授应对危险事件的方式,而不要过度渲染此类事件的危险程度,以免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3.进行游戏演练。游戏是孩子理解事物、学习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时,可以加入一些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环节,比如围绕110、120等急救电话编设情节,让孩子在游戏中知道拨打急救电话时需要说清楚的几个要素,即地点、联系人电话、事件等。家长们可以围绕同样的安全知识编设多种情节,并反复地与孩子进行游戏,这样能够加深孩子的印象。

01

父母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

许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规矩,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却懒于对这些限制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不能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一旦成人不在身边时,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从而引起一些伤亡事故。


02

灌输安全隐患意识


安全教育要从小重视,父母购买安全教育故事书,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渗透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过马路要注意左右看,没有车的时候才能过;在家里不能玩火、玩水、玩电。


家里面也有危险,如果事情发生,先逃生再打电话报警;出去以后在外面不能吃生人的东西,不能远离父母视线,不能跟陌生人走。


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要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例如,在自己不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就算是父母也不行,不要一个人走黑路等等。


03

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事与非,美与丑,善与思是并存的,有人认为为了保持孩子的幼稚和纯真,应尽量不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要知道,温室里的花失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孩子若终日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童话世界中,就不容易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也会缺乏应有的戒备心理。


正因为如此,孩子因听信别人的谎言或受物质引诱而造成走失或被拐骗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利用讲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随便跟陌生人走等。


04

父母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

如: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如果你被反锁在家里,你该怎么办?”、“如果房子着火了,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的手被划破了,你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这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模拟练习,孩子非常喜欢,同时,这种活动还能培养孩子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会一些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有人欺负你怎么办,冤枉你,怎么应对等等。

如果碰到不安全因素,机制应对,不要害怕,就算自己本身有一些过错,也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是由这些人来裁定和惩罚。

碰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告诉父母或者老师来处理。

05

父母要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父母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不要事事都要赶在孩子的前面为他扫除一切障碍,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遇到危险,第一反应不应该去激烈反抗,或者大声呼救,首先不管有没有用,肯定会刺激到威胁者,让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危害到人身安全。

一般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一定是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满足自己的需求,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告诉犯罪分子,自己很害怕,希望不要伤害自己,我知道你一定是因为走投无路了,才做出这样的事,我真心希望能帮到你。

先示弱,然后说出自己的需求:希望不要受到伤害,再告诉犯罪分子你能感受到他的无助,最后告诉他,希望能够满足他的需求。

我觉得绝大部分犯罪分子在经历过这番谈话,情绪各方面应该会平静下来!

06

父母还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利用家庭和谐的气氛、父母自身的乐观情绪等去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父母多跟孩子多说自己的阅历和经验,陪同孩子多看各类新闻,让孩子了解这个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套路和伤人招数。

多听多看,会慢慢让孩子的内心建立防护观念。

孩子要安然无恙地成长,仅仅靠父母细心呵护是远远不够的。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他们终将走向独立。

因此,父母不仅要细心地爱护孩子,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你是否需要了解?

孩子自护力不太好,该怎么办才能够提升?
答:孩子的自护力是指他们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能够保护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提升孩子自护力的方法:1.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在遇到...

现代小学生怎样珍爱生命学会自护
答:握,自护能力要提高。 主持人:请班主任讲话 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增强“自护”能力,共创“平安校园”,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祝愿同学们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主持人:七(1)班 《珍爱生命 学会自护》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让我...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自护保护的教育
答:并告诉孩子不要去摸肚皮上的肚脐眼,并及时教他们如何把内衣塞进裤内,保护小肚皮,如果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听了上述故事,孩子们上完厕所后,能主动接受老师的检查,而且还让孩子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和相互帮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育契机,我尽量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认识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

怎么教育小班幼儿自我保护
答: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自护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幼儿的性格不同,行为习惯也各有特色。有的乖巧懂事,有的.自由散漫,上高爬低;有的与小朋友交往时习惯动手动脚,推人咬人;有的胆小怕事,缩手缩脚;有的喜欢疯跑尖叫;有的蛮横...

怎样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答: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答: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儿园的具体做法有:   1、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幼儿...

幼儿如何自我保护论文
答:问题一:如何提高幼儿安全自救意识与能力论文 在幼儿园里经常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要跑、跳、钻、爬、攀登等,所以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幼儿之间互相拥挤,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况。而且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