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课时训练 第十一课答案

作者&投稿:锺腾 2024-06-30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时训练答案

自己做吧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作者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老桥。第二位是树林,接着是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石头,雷阵雨,岩石。
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答:因为作者十分喜爱大自然的一切,说成看山景,比较普通,而如果说成去“山中访友”,则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变得不普通。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既是全文的构思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景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的凝聚,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能唤起读者的猜想---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一些自然界的朋友,如老桥、鸟儿、露珠、书、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3.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并与之亲切交流,字里行间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1)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他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2)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鸟儿不是在鸣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最好有字


你是否需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