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着自己所欣赏的一位科学家吧,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有关他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初一家长会班长发言稿

作者&投稿:泣帘 2024-06-30
有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以几句话来说说他的事迹.

在科学发展史上,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两军对垒,但确有人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布鲁诺(1548—1600)就是一个舍身成仁的天文学家。



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15岁进修道院,在那里他读了很多书。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他大胆地批判《圣经》,因而冒犯了罗马教廷,只好逃出意大利,到法国、英国等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以外,还有无数个类似的恒星系统。太阳不过是一个恒星系统的中心,而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把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布鲁诺广泛宣传他的先进哲学思想,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廷采用欺骗手段,把他骗回意大利,并立即逮捕。刽子手们使尽了种种威胁利诱手段,想让布鲁诺屈服,但他坚贞不屈地说:“我半步也不退让”。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布鲁诺面对行刑的刽子手,庄严宣布:“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布鲁诺被处死了,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哥白尼 日心说 烧死
布鲁诺 天文学 烧死
利赫曼 电学 雷电击死
邓稼先 核物理 过量核辐射
彭佳木 探索罗布泊 失踪
诺贝尔 炸药 炸死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唯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献身科学 造福人类——记中国留美科学家郭申元




“他是一个总在琢磨新点子的科学家,一个十分称职的丈夫。”他的妻子欣欣说。“他从小热爱生命科学,16岁就发表研究论文,从上海中学保送进入复旦大学。在复旦学习的一年半里,他翻译发表了20余篇论文,编译一本介绍生命科学和医学进展最新成果的专著。”他的年迈的父母回忆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查尔斯·理查森认为,他的研究为生命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威斯评价道:“他在我们这里的教授和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我的实验室中最好的博士生。”

这就是郭申元,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学子。在美国辛勤奋斗10载,对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就在他满怀信心向科学高峰迈进之际,凶恶的肝癌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年仅29岁的生命。

郭申元199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专业。从大学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遗传物质DNA主要构成物质的合成和复制。1998年3月,他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生化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蛋白质结构以及dAK与dGK组合差异及其结构》受到了美国许多分子生物学专家的高度评价。

随后,郭申元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享有盛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理查森是他的合作教授。在哈佛,郭申元一头扎进了自己的研究课题DNA解旋酶的作用机制。DNA解旋酶是国际生化界极为关注、众所求解的领域,是DNA复制、重组和修复等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夜以继日的研究和实验,郭申元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鉴定出起解旋酶功能的蛋白质部分,为解旋酶晶体的制备成功以及三维结构的测定奠定了基础;他对解旋酶和引发酶这两种重要复制酶的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的连接位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这是世界上首次揭示此类解旋酶的结构,为开发新一类治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向。郭申元4年内在国际顶尖的科学杂志《细胞》、《国际生物化学学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5篇论文,第六篇也即将问世。他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令同行佩服不已。

郭申元在美留学期间,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基础科学研究,对自己心爱的事业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他获得了“全美优秀生”的称号。1996年成为只有美国主要大学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的荣誉学术团体PhiKappaPhi的终身会员。他本科毕业时,曾有美国公司向他提供薪水不错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深造。理由很简单:“我来美国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了学本领。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郭申元每天都是“两点一线”:从住处到实验室,实验室到住处。午饭、晚饭都是在实验室解决。干到深夜两三时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

今年初,郭申元经历了肝脏被切除80%的大手术之后,稍待体力和脑力恢复,就让妻子帮他整理资料、修改论文。随后不久,他再度踏进了实验室大门,开始新的科研设计。他的身体本来恢复很好,一家人十分高兴。可是,2月下旬,病魔再度“造访”,郭申元又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郭申元自己是研究征服癌魔的专家,深知癌症的厉害,但他以极大的毅力面对癌魔。住院期间,他乐观、豁达,极力安慰自己的妻子、老父、老母,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周在病床上还与同事讨论科研的进展。哈佛有位教授称赞道,郭博士的行为“保持了一位科学家的尊严”。他在病床上对妈妈说:“这10年来,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当好一名生命科学家努力奋发,刻苦读书和研究。我没有浪费过1分钟,我很开心,活得实实在在……”

郭申元在美国学习生活了10年,一直忙于搞科研,根本抽不出时间回上海一趟。在生命弥留之际,他最后的心愿是:“我想看看祖国的巨大变化,看看故乡的亲人。我死也要死在中国。”今年3月23日,在多方热心人帮助之下,郭申元在妻子和妈妈护送下回到了阔别10年的故乡。5天之后,他带着一片眷恋离开了人世。

郭申元博士英年早逝令人们惋惜不已。驻美中国工作人员以及华侨、华人、留美学人纷纷表示沉痛哀悼。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徐敦潢说:“郭申元博士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是数以万计在美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波士顿地区中文报纸《波士顿纪事报》发表了题为《为人类做贡献,为科学献青春》的近4万字的长篇通讯,纪念郭申元博士。




哥伦布
航海家、探险家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在西班牙巴利阿多利德永远地合上了眼睛,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航海家画上了人生的句号。但是,哥伦布开启的航程却才刚刚开始:两个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因他改变



彭加木
关于罗布泊有好多神秘的传说,罗布泊,三个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单单的地域名称。有一段文字对她的描绘非常贴切:“罗布泊其实是汇入多水湖之意,为内陆最大的移动咸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罗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间,湖水已干涸见底,如今,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古堡沧桑,生命仿佛在这里嘎然停止。
1980年5月,彭加木第四次率队考察罗布泊地区,历尽艰辛,首次成功穿越罗布泊干涸湖底。当考察队面临着缺水、缺油的严重困难。6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彭加木亲自去寻找水源,留下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水”的字条,就再也没有回来。经过当地政府和驻军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彭加木的遗体。
26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但是也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希望能尽快找到他的遗体,给我们的科学家一个隆重的葬礼,也给他的家人一个心灵的安慰。
我们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才有了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
彭加木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由于传染上病毒,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


利赫曼和雷电
http://hi.baidu.com/yjkok/blog/item/7afd65c6e782971b9d163de4.html






郭申元生前的良师益友、哈佛大学医学院吴柏林教授动情地对记者说:“申元是一个爱因斯坦、陈景润式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学者在美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申元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写出了让人敬佩、让人流泪的篇章。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死!”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霍金身残志坚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
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他在手术过后的几天又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奇迹般的活下来。但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少年时霍金并不好学。1970年代初霍金与彭罗斯合作发表论文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大爆炸前必然有奇点存在成为首篇重要文章随后成为少数认真看待黑洞的学者。
他结合了量子力学及广义相对论于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提出黑洞发出一种能量最终导致黑洞蒸发该能量被命名为霍金辐射引起全球物理学家重视。
霍金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3、范仲淹刻苦学习:
范仲淹,家境贫穷,苦读诗书,他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吃,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扩展资料: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
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参考资料:名人传百度百科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作为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并创建了多个第一:建立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2008年11月1日早晨,百岁老人谈家桢逝世。本版选编一篇发表于谈老百岁生日前夕的文章,以作纪念。

  他,少年志学,远赴重洋,成为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门下得意弟子;

  他,心系祖国,而立之年毅然回国执教,并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壮年之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他,坚持真理,勇攀科学高峰,以毕生心血换来我国现代遗传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9年前,一颗国际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谈家桢,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9月15日就是他的百岁生辰。

  “中国摩尔根”,小名叫阿犟

  走进谈先生在华东医院休养的病房时,老人正在午睡,几位来探望的学生静静守在门边,不愿打扰。抬头看,窗户上早已用红色纽扣拼出个鲜亮亮的“100”,白白的墙上大幅《百寿图》格外醒目。谈夫人——邱蕴芳医生说,之前问他:“大家给你庆生日,高兴吗?”因身体原因说话不方便的老先生就轻轻握握她的手,微笑着眨眨眼睛:“他的意思就是谢谢大家”。

  枕头上,老人向左侧着头,静静安睡,眼角、腮边的皱纹里,藏着多少对信念的无悔,对真理的执著。

  1950年初,苏联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副所长努日金来华,强力推荐将政治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的 “米丘林——李森科”学说,前后共进行76次演讲,开28次座谈会,参加者达10万多人,意在打压被实验证明为正确的摩尔根学说。努日金到上海后,指名要与 “中国摩尔根”谈家桢“论战”。在当时巨大的政治压力之下,在“苏联老大哥”面前,谈家桢丝毫没有却步,他专程从杭州赶来上海“应战”,用有力的辩驳让对方碰了一鼻子灰。

  重压之下,难有完卵。当时被贴上“反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伪科学”和“不可知论”政治标签的孟德尔——摩尔根学说受到批判。谈家桢自是首当其冲,一次次地接受批判,一次次地被责令检查,甚至被剥夺了讲授遗传学的权利。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后,他才重又获得在科学海洋中尽情探索的机会。1961年,谈家桢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为陈望道。这一年年底,复旦大学成立了遗传学研究所,这是国内高等院校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谈家桢任所长。遗传学研究所成立以后,便开始在动物和人类遗传、植物遗传和进化遗传、微生物遗传及生物化学遗传等方面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究。正如当时一位外国友人所说:“新中国的遗传学家们,正在急起直追!”

  “文革”时期,四川有个“农民科学家”宣称自己种出了有颜色的棉花,方法是下种前用颜料把棉籽涂一涂。当权的工宣队去问谈家桢相信不相信。问的目的当然不是征求谈家桢的专家意见,而是要逼他这个“资产阶级反动遗传学权威”表态,也就是出面承认和证明那个“培育成功有色棉花”的“农民科学家”的“大无畏革命创举”。不料谈家桢回答:“我没有见过这种彩色棉花。”了解那个时代背景的人都知道,在当时的高压政治下,对已经被批斗了6年的谈家桢来说,这样的顶撞意味着是在冒怎样的生死风险。说起往事,谈家桢感慨:“当时我如果要政治投机,那正是机会。但我是搞科学的,最重要的品德是求真,不能讲假话。我怎么会跟从他们胡闹呢!”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有着“中国摩尔根”之称的遗传学大师有这样一个小名,“阿犟”,“犟”脾气的“犟”。

  “我这一生没有金钱,财富就是学生”

  病房里巧遇刚从美国赶回来拜寿的谈洪先生,谈家桢的第三个儿子。他一边整理着被大雨淋湿的上衣,一边说起了父亲的往事……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学生们的好。“记忆里,父亲对学生就像家人一样,在传授知识上从不藏私,他还给母亲布置‘任务’———帮着不会料理自己的大小伙子洗衣服、洗袜子,还给学生介绍对象、牵红线。”

  “我这一生没有金钱,财富就是学生”,这是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谈家桢对自己的期许。“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超过我,一代胜过一代。”2005年,谈老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给海内外校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吾平生无所追求,终生之计在于树人,希求我的学生以他们的学识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类。”在学术上,有的学生走到了他的前头,有影响的论文刊登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上,谈老总会马上复印下来,把它嵌在镜框里挂在自家的墙上,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去祝贺。

  谈先生的学生,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周光炎至今还记得,当年第一篇论文完成,英文摘要却犯了难。不是他们读书不用功,问题在于上世纪50年代大家学的都是俄语。怎么办?硬着头皮写完给谈先生“批改”。几天后拿回来一看,哇,摘要已被红笔改得面目全非。不仅有纠错,整个文章的布局也大有改动,而且,术语的选择特别考究和地道。第二天,谈先生又把摘要要回去推翻重写一遍,他对愣了神的周光炎笑言:“不应该亏待那些漂亮的图嘛。”后来,这篇论文发表于次年的学报第一期第一页“头版头条”位置。之后半年内,6封来自国外的短信索讨单行本,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馆和国际抗蝗联盟。周光炎心里明白,没有谈先生近400字出色而流畅的英文摘要,国外学界不会有人在意两个中国“愣头青”学生的作品。两个学生?是的,这篇由谈先生等老专家悉心指导并投入大量心血的论文,在作者栏中只有两个本科学生,没有老师的名字。老师接受致谢,但不同意署名。他们想的,只是尽快把年轻人推到第一线,即使只有二十几岁。

  周光炎说,谈先生写的这篇英文摘要,四十几年来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不仅是范文,也鞭策自己认真治学。现在,他少不了也要帮助身边的学生修改论文,有时也不得不将“英文摘要全部重写”一下。

  “九旬常怀千年策,热血更温世纪泉”

  “人体进化秘最玄,寻踪苦觅穷辨源。万类古今何相似,缘是基因密码传。巨言出,惊九寰,送浪蛰旗心映天。九旬常怀千年策,热血更温世纪泉。”在谈老家中,悬着一幅他抄录的自勉诗。

  1997年4月,谈家桢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奔走于上海、浙江等地,考察了多家基因研究与产品开发单位,他深深感到,我国的基因研究与生物工程产业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但又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冲击。基因就是财富,其密码一旦被解读,用以投入生物制药,科学价值和经济效益均十分巨大。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基因大国,人口多,民族多,家系多,疾病种类也多,这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特别关注。他们纷纷以“合作”的名义,来我国搜取大量的基因组标本(血样)。谈先生对此十分焦急。他专门上书,提出应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尽快启动由我国科研人员主导的中国特有基因的研究。这个建议被国家所采纳,在谈家桢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1998年促成了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成立。

  究竟是什么让谈家桢逆境不屈,顺境不息?谈家桢的回答是:“现在中国的科研发展正当时候,我要追回失去的时间。”

  谈先生曾说,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境遇也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每个人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个矛盾世界里。有矛盾是正常的,因而在遇到工作、生活、事业上不顺时,不必那么惊慌失措,消极悲观。人需要有勇气面对现实,去解决矛盾,生活在这世上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得到进步。解决了矛盾就个人而言是长了一份知识,对社会就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谈家桢常以此自勉,他用所学、所言、所行向这个目标迈进。

  (摘自2008年9月14日《解放日报》)

人类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是我最欣赏的一位科学家。他从小就身患残疾,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只能待在疗养院里过着受人照顾的残疾生活。但是他身残志不残。他凭借着他对科学事业的深切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使他开始克服重重阻碍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科研活动中去。他身残志坚,靠着永不改变的毅力,勇于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终于写下了《时间简史》这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我对他的努力和勇敢感到深深的敬佩,他是我最欣赏的科学家。
颁奖词:恭喜霍金先生获得了我们感动中国的奖项。他因为靠着其不屈的毅力、不灭的勇气所编写出来的《时间简史》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霍金的成功不止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学,你是外国语的吧。呵呵,我今天也是这个作业呢

我也是外国语的,10班的,欢迎加好友,今天也要做…… 还有,语文导学案012上有事迹,自己看看吧。钱学森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5d695f0c45caa5fb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5d695f0c45caa5fb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你是否需要了解?

献身人类科学事业、大公无私、单薄名利的科学家有哪些?
答: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事例请写一写?
答:事迹如下: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

爱因斯坦的故事作文800字
答:⑴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我和他对话的作文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有一颗耀眼的科学巨星,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超越了牛顿。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2026年,因为编辑部要出一本爱因斯坦传,但资料不全,让我去采访爱因斯坦。于是我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过去,到爱因斯坦家的路上,我不时的想象着他的样子:...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事例请写一写?
答:居里夫人通过45个月从废矿渣中终于提炼出了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了。。。==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和莫雷通过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终于证明了光速是恒久不变不存在以太这种物质的。

中国现代有什么类似钱学森一样的爱国科学家?
答:能有此决心的科学家,他就是施一公。施一公,作为一位从小就活跃在家长口中,标准的别人家孩子,不仅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他更是在数学上有无与伦比的成就,高中时期的施一公靠着自己的热情参加了数学联考,夺得了优异成绩,在高考中,更是出类拔萃,成功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在大学期间,他只用了短暂的...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答:在这一充满崎岖和危险的领域,诸多科学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在科学探索实验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有多位著名科学家是献身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发明。科学家们的努力和自我牺牲为后世的重大发现和重要发明铺平了道路。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一名科学家的事迹
答:他说:“一只小狗也许可以在它背上驮两三只同样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马也许连一匹和它同样大小的马也驮不起。” ②天文学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

写一篇 科学家的故事,选择一个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写下来(600-700字...
答: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1949...

霍金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答:他的最大贡献就是他让我们对宇宙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在世界上是公认是他是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上帝让他失去了很多,可能上帝也会在某一个地方让他获得很多,比如他敢于预言,这些就让很多国家的政府官员都无法不深思的问题。他预言外星人的存在,和描述了外星人大概的形状,说得有根有据...

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答: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