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盖"有没有"原因"的意思? 文言文中"盖"有没有"一定"的意思,例句

作者&投稿:屠枯 2025-05-14
文言文中"盖"有没有"原因"的意思,例句越多越好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③今已亭亭如盖矣。④风则袭裘,雨则御盖。(盖:这里指伞。)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④盖追先帝这殊遇。⑤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⑥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⑦盖失强援。⑧盖以此得名也。⑨盖自怨生也。⑩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③合盖隆起。(盖:盖住)④覆盖周密无际。

⑷大概,大约。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②盖五六百人也。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④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⑸发语词。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盖进乎技矣。⑤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盖在古文中的意思
1.用草编的覆盖物 又特指车盖 如“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2.遮盖、掩盖 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胜过,超过 如“力拔山兮气盖世”
4.用在句首,大概、推想 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
5.大概、大约。用于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6.本来、原来 如“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7.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参考文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文言文中"盖"没有原因的意思。

文言文中"盖"的解释:

1、雨伞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

白话释义:现在王公贵人居住在大房子里,出来就乘车,风就袭击大衣,雨就打伞,所有以祸患的考虑都没有不周到。

2、车篷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白话释义:县尉到张黄盖、拥有大旗,前锋清理道路而后行,这是惯例,邑人以此为荣。

3、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

白话释义:盖,加了,加上的东西。

4、引申为胜过、超出

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

白话释义:功劳超出所有人。

组词如下:

掩盖、膝盖、修盖、华盖、翻盖、遮盖、涵盖、铺盖、盖头、冠盖、盖碗、覆盖、盖饭、盖火、幢盖、霜盖、香盖、宝盖、上盖、篆盖、芝盖、盖冒、轩盖、厀盖、丘盖、拥盖、嬴盖、紫盖、盖臧、缸盖、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葢,苫也。从艸,盇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盖,茅苫。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盇”作声旁。

组词解释:

1、掩盖:收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 苏堤 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2、膝盖:膝的通称。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 杨雪 回到院里,水已经有膝盖深了。”

3、修盖:修建(房屋)。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不则一日,修盖完工,铺设齐全。”

4、翻盖:把旧的房屋拆除后重新建造。

5、遮盖:亦作“ 遮盖 ”。掩盖;从上面或外面遮住。

曹禺 《日出》第三幕:“脸上一团孩子气为一层严肃沉郁的神色遮盖着。”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③今已亭亭如盖矣。④风则袭裘,雨则御盖。(盖:这里指伞。)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④盖追先帝这殊遇。⑤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⑥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⑦盖失强援。⑧盖以此得名也。⑨盖自怨生也。⑩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③合盖隆起。(盖:盖住)④覆盖周密无际。

⑷大概,大约。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②盖五六百人也。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④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⑸发语词。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盖进乎技矣。⑤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在《游褒禅山记》里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个“盖”在课本上是“大概因为”的意思。


你是否需要了解?

文言文翻译!谁知道观月记的翻译
〕,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为矣,而...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珍爱的东西,只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各有不同啊。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

文言文翻译: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简单的说,就是称赞这个人的功德很大,文章也写的很好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492377.html盖,语气助词,可不译待:等待,等到显:传扬文:动词,写、纪录,这里指纪录。序:名词作动词,做序,写序文。传:传扬,传诵。译文:您的功老德行,不用写在书上就能传扬,这样的文章...

文言文中的词义分为哪几种?
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盖1.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盖均无...

古文中的兼类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另外,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今天

文言文 被的用法 不是意思
’服与侧为韵,《诗经》中服字,共有十六处,都作蒲北切下逼。不同今人读为房六切(伏)。古‘服’亦作犕。《易经·系辞下》:‘犕牛乘马。”犕为“马上鞍’。《汉书·外戚传》:‘取它郎 ,以被其马。’又改犕 为‘被’。故《后汉书·彭宠传》有‘被马六匹’之语。由于鞍质为‘皮...

求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关键字".
这里是150个实词,另外有18个虚词在后面我个人认为,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大,属高频词汇,应该比较重要和关键。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注:很多地方翻译这句都翻译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其实是错的,这里“户”指门口,与《木兰诗》中“...

文言文中表示"怎么,怎能"的词
安--安能?怎么,怎能 何―――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安

《过庭录》文言文中"其意盖有在矣"指什么
“其意盖有在矣”指: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过庭录 【原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