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省读大学有哪些坏处? 出远省上大学的好处坏处?
去外省上大学的好处: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的话肯定是备受关爱,但会局限了一定的自由,而且有些事情不可以自己做主,去外省上大学的话有些事情就可以“随心所欲”了。这也是等于在培养独立性,当你去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你就会想方设法的融入这个环境,自然而然的你就会变得愈加独立。而且大学的同学有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你可以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丰富自己的朋友圈;接触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你就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风俗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如果你读大学的外省与你当地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差异的时候,你就可以感受到与你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故事,当你了解透彻后这些就会成为你的知识,帮助你开阔视野,增长思维。
去外省上大学的坏处:去到一个人生路不熟的地方开启新的校园生活算是一种挑战,面对听不懂的方言以及尚未熟悉的风土人情你会感到有心无力,刚开始甚至可能会因为你无法适应外省的气候或者饮食习惯而导致水土不服;离家时间长了,不能经常与父母见面也是一种煎熬,然后就会因为孤单开始怀念起之前在家时感受的备至关怀;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你可能会因为各种不适应导致不能那么快与同学打好关系;还有就是面对各种节日时一票难求,如果是路途遥远的外省,你回一次家就会感到疲惫。
以上就是去外省上大学的好处和坏处了,我认为年轻可以承受得起任何挫折,去外省读大学可以让你快速的成长起来,丰富的阅历以及优秀的社交能力都将会是你的加分项,世界那么大,可以趁上大学的机会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哦~
坏处:
1、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天气、风土人情等。一些北方的学生到了南方可能会因为受不了潮湿的气候,或者不习惯南方的饮食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有的甚至身体会出现问题,各种生病。
2、会觉得孤单。因为是远离了自己生长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读大学,难免会在热闹非凡的场合或者夜深人静的夜晚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和朋友的。但是熬过了这个阶段就是自身的一次成长了。
3、在外省读大学可能离家很远,这样每次回家的时候买票会成为一大难题。同样是一起出门回家的同学,他本省的已经到家,而你还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那一刻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疲惫和难过。
好处:
1、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上学,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独立解决,没有了父母亲人的帮衬,最开始你会焦头烂额,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以前不能做到的,不会做的现在都得心应手,这对我们也算是一次成长了。
2、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拓展思维。如果你是在比较偏远的省份,去一个更发达的地区去上大学的话,你会见识到一些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开阔你的思维,让你对未来有更多的思考。
3、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俗,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北方人去南方念大学,那你就会发现南北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上的差异。其实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也挺好的,在外省读大学既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也能学到知识,这样也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知道那些选择在省内读大学的孩子,有多少是出自自己的选择。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历有助于一个人快速独立地成长。对于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能走多远走多远。
现在开始上大学的孩子,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家长爱护太多,欠缺独立生活能力。笔者单位有个来实习的大四女学生,每在市内有外出采访任务,需要自己抵达,十次有五次无法独立抵达,甚至还需打电话让妈妈开车接送,妈妈居然也甘之如饴,让我们这些“老大学生”大跌眼镜。这样的状况在“90后”中恐怕不在少数。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被过度地保护,正在逐渐失去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在外省上大学,每次寒暑假辗转乘车,每个周末彻底融入同龄人生活,可以有效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走向社会的勇气。
在外省上大学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江门,地处广东一隅,不通铁路,不通飞机,有个别在江门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甚至没见过火车是什么样子。广东属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派文化相比,有着独特的个性。在岭南文化浸淫中长大的孩子,如果不趁这时候跳出本土文化,去接触北方各种优秀文化,还有什么机会可以深刻了解另一种或另外多种文化?文化的体味,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文化游”是体会不到其中三味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冲击中在对比中才能了解到另一种文化的特点,而这时,再回首看自己的本土文化,会有不一样的深度与感受。
刚上大学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让他有机会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至关重要。如果有可能,把孩子送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我们的孩子会独立,会成熟,会长大,会拥有一双击流中水的雄鹰的翅膀!(灼灼)
【大胆地向远方出发吧】
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的东北端。当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离开,到远方,到更远的远方。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祖国的南部读书。
那真是漫长的旅途!坐着火车辗转穿越三个晨昏,才能到达目的地。
可是至今想来,我一点也不后悔。
永远都记得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家门。我拿着地图,对着京哈、京广线的站名,一个一个数下去。到站了,就下去蹓一圈,把地图上的名字变成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这一次,我真正明白了,中国真大,故乡与外面的世界真不同!
然后,在异乡生活了4年,在家乡与大学之间的铁轨上横越了8次。对于南方、南人,北方、北人,有了更深的体悟,对于地域、文化、风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知道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很大,人的差异很大。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存在。同时,我也知道,我的眼睛“宽”了,我的心“广
”了,我的目光不再“惊慌”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离开本土文化,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读大学,如果只为了读一个专业,找一份工作,其实在哪里读都大同小异。从经济的角度看,在家乡或许更好,可是读大学,真的只是为了这些吗?
绝对不然!
读大学,当然为了继续深造,可是我们还需要在大学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休息,学会思考,逐渐建立人生目标。到省外读书,生活在一个异文化环境中,这无疑有助于增加一个年轻人内心的深度和厚度,全方位地提升素质。
所以,当你有条件到省外上大学,就大胆地向远方出发吧!外面的世界会让你更精彩! (闲云)
【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
到底去省外上大学好,还是在省内呢?其实,对于广东省以外的高考考生来说,这个话题真的不足以拿出来讨论。为何在广东省,这个话题能这么煞有介事拿出来讨论呢?笔者认为,这与广东人的本位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个很搞笑而又很幼稚的笑话。一位“80后”的女生,生于江门,长于江门,连念大学也在江门。这女孩也算个新新人类,可是提及外面的世界,她竟然无知得可怕。她的男友是江浙一带人,某次跟着男友回老家,回来后她大发感慨:想不到有比广东还要发达的地方啊!笑话归笑话,却真的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广东人的眼光太短浅了。
不可否认,广东曾经是老大,经济发展走在全国最前沿。况且不去论今日广东发展之态势,且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迅猛发展吧。君不见,改革开放30周年来,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之迅猛,足以令广东刮目相看。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广东生源的大学生们能有机会,不妨走出去看看。走出去的好处也着实多多,一是可以看看外面的繁华世界,受受“刺激”;二是有机会让习惯了一口白话闯天下的广东人,能够“镀镀金”,早日在区域内实现全面“推普”。此外,考生能够借着上大学的机会,远离父母,外出闯闯,这对于习惯了父母保护的“90后”一代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笔者并不是建议高考考生刻意根据省内还是省外的区分来选择大学。其实,只要是合适的大学,管他省内省外又何妨呢?(易心)
【只要够优秀不妨出去读】
高考结束后,我市考生大多数热衷于进入本省的高校就读。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广东存在,外省也一样。笔者的外甥女,今年考大学,她母亲就给她报了本省的一所二类大学。问及原因,她说:“今年我的专业课考得一般。我想去的那所外省学校在河南只招几个名额,担心考不上,还是求稳吧。”
想想也是,考生及家长,多半是经过综合考量,才决定填报省内还是省外高校的。
在本省读大学,利的一面当然很多:第一,广东省高校招收本省名额较多,容易被录取一些。第二,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本省上大学,孩子可少受一些苦。第三,现在的孩子就业,很多要看家长的本事。在本省,家长多少还有点人脉关系,如果孩子独自到外省闯荡,家长担心其将来难以找到好工作。第四,在本省读大学,显然更经济一点。
但正所谓有利就有弊,如果你的孩子很优秀,那么在哪里读书更适合其发展,就应该成为问题的核心。如果孩子有本事考到国外,或者中国北方的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你会因为高投入而放弃让他去就读吗?显然多数家长,都会咬紧牙关支持孩子实现梦想,而且,北方一些大学有很多名师,这是广东省内的很多大学无法企及的。
有些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报名时会主动选择本省的大学,或者对自己的理想“分步走”,我把它称作“曲线救学”。昨天,笔者和外甥女交流这个问题时,她就说:“我本科在省内读,锻炼一下自我管理和勤工俭学的能力。如果能读研,就一定考到外省去读。”(凡雨)
【去省外上大学好】
笔者认为,假如考生成绩拔尖,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应首选省外的名牌大学。相反成绩一般,家庭经济拮据的,选择离家较近的省内院校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省内院校的学习成本相对较低,况且,省内也不乏全国著名大学。
但总的说来,笔者认为,还是在省外上大学好,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省外上大学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更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事务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这样以后会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有人说,“在外省身边连个讲广东话的人都没有,很难融入外地人的圈子”,我觉得这是不成立的。
笔者大学的一个同学就是广东潮州的,在大学期间,他学说重庆话很地道,连重庆本地人都以为他是重庆人。据笔者所知,在外省就读的广东学生大多数都能与外省学生相处融洽,不能融入外地人的圈子只是个别人的自身问题。这也恰恰反应了这些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很多考生认为在本省地读大学后,在本省找工作会比较容易,所以放弃报考外校。其实,随着招聘的开放性和人才的流动性,省内各企业的招聘越来越倾向于全国招聘,大企业甚至对外省名校毕业的学子更加青睐。
(杨枫)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仍然倾向于在各自省内求学。
家长的文化程度和从业领域会对子女的高考志愿填报产生重要影响。乡村地区的考生在参考他人意见时,通常会选择咨询高中老师和有高等教育经历的亲友,而城市地区的考生在报考时,通常首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为何倾向省内院校呢?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杨永清老师认为,首先,在招生名额的分配上,省内高校招生名额较多,这大大增加了考生及其家长报考的信心。其次,从文化观念上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大多数考生及其家长由于缺乏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经历,因而在选择高校时体现出很强的恋乡情结。再次,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上看,虽然有些考生倾向选择省外高校,但家长出于对安全、生活习惯等问题的考虑,不支持考生来到省外求学。此外,家长们也希望儿女今后能在省内城市就业。这些均对考生的志愿选择构成一定影响。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杨老师说,外省城市和省内城市,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选择城市的过程中,可以有三种组合,一是A、B、C、D志愿均选择外省城市,二是A、B、C、D志愿均选择省内城市,三是A、B、C、D志愿中的外省城市院校和省内城市院校搭配组合。这三种组合各有特点,一是外省城市院校一般招收计划较少,波动较大;二是省内城市招收计划多,一般波动较小;三是介于两者之间,以外省城市院校为冲一冲或稳一稳的目标,以省内城市院校为保一保或垫一垫的目标。三种组合,各有所长,建议考生们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人生规划取向而定。
案例
考生王某,理科561分,全省排名22920名左右。专业倾向比较广泛,医学为上,城市倾向为省内城市院校。
A志愿:
福建医科大学,平均分差61,投档分559(超本二线59分)
1.临床医学2.口腔医学 3.医学影像学 4.药学
B志愿:
福建农林大学,平均分差39,投档分545(超本二线45分)
C志愿:
福建工程学院,平均分差33,投档分538(超本二线38分)
D志愿:
闽江学院,平均分差21,投档分531(超本二线31分)
(注:该考生最终被录取于A志愿福建医科大学,第四专业志愿药学专业。)
点评
理科超出本二线61分,既可以填报长春税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或天津商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本二批名校,外出见见世面,磨砺意志,也可以固守省内城市院校,享受家乡家庭的温馨。圆与方,无谓高低好坏,关键在于适合自己。
该考生选择省内院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多,考生对院校的认可度较为一致,一般情况下录取分数波动不大,定位难度较小。其次,省内院校的投档比例为1∶1,免去了定位失准后可能带来的退档风险。
A、B、C、D院校志愿排列有序,梯度合理,定位准确,错落有致,采取了菱形的排列组合形态。B、C院校并列中略有小梯度,进退自如,稳操胜券,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悬念。立足省内、稳打稳扎,不失为一种稳健的选择态度。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不建议去云南读大学
不建议去云南读大学的原因有地理位置较偏僻、工科专业实力差、省外认可度较低、志愿方案不合理。1、地理位置较偏僻:云南相对于其他省份,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生能够获取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2、工科专业实力差:云南的大学工科体量小,工科专业实力较差,强势的文理专业是一些不好就业的专业。3...
如果在外省读大学的话,回本省工作会有影响吗
2、回到家乡就业时,找工作很麻烦。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大学,省内的很多用人单位比较喜欢录用在本省就读的学生,而不倾向于外省就读的学生。3、在外省读大学的好处是增强自己的独立性、见到其他省份的风土人情。而坏处是,不适应当地的水土、饮食。万一读的不是很好的大学,回到本省后不好找工作。
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出省读大学?
很多孩子的想法是出省读大学,离开家远远的好,好像在家门口没有读大学的感觉。我们当时的想法也是这样,现在长大了经历了太多的苦与痛,感觉当时想法确实弱智,省内读大学不是挺好的嘛! 我觉得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出省读大学合情合理,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第一、交通方便,网络发达难以解决距离之远 出省读大学意味着...
去外省上大学的学生会感觉后悔吗?
我不知道其他的在省外上大学的人感觉怎么样,反正我是有点后悔了,我家是辽宁的,因为高考没考好再加上报志愿的种种原因,我现在在河北上大学,离家很远,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有时会非常想家,我给你说说我为什么后悔吧。在外省上大学第一个难点就是回家很难,离得远回家只能做火车,动车或者飞机...
不建议去云南读大学的原因有哪些
3. 省外认可度较低:云南大学在省外的认可度较低,可能会对未来的就业造成一定影响。4. 志愿方案不合理:有的考生志愿方案不合理,导致被调剂到云南大学的其它专业,如果读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并且学习起来有难度。以上是不建议去云南读大学的原因,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读大学出省好还是在本省好
另一方面,出省读大学也能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学生需要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城市和生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自信,还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出省生活也伴随着更大的生活压力,比如生活费用和住宿问题,这对一些家庭来说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此外,出省后还必须适应陌生的环境,包括生活习惯和人脉...
江西考生建议出省读大学吗
选择省外大学还是省内大学,这取决于你的高考成绩和家庭条件。以我的经历为例,我是在2017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我最终选择去了杭州的一所大学就读,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可以,但专业却平平无奇。毕业在即,我正面临就业的挑战。说实话,我对此感到后悔。当初,由于未能考上...
高考刚过本科线建议出省吗
然而,如果考生分数刚刚达到二本线,报考省外二本大学存在一定的风险。省外院校可能会因生源竞争激烈而拒绝录取分数较低的考生,导致退档。尽管如此,出省读大学并非完全不可取。对于有志向追求更好教育资源和更广阔视野的学生来说,省外大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但考生需要充分评估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
在本地和外地读大学好处和坏处?
然而,外地读大学则能锻炼你的独立生活能力,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你需要自己解决各种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不过,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集体生活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果你所在的省份已经相当发达,那么留在省内就读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这有助于你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未来的就业打...
为什么跟建议出江西省读大学
1、锻炼自己独立能力:在省内上大学,由于隔家比较近,很多大学生对于家庭还是有比较重的依赖心理,但是,出省上大学遇到什么事,大学生往往没有办法向父母求助,更多地要依靠自己,或者在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因此,出省读大学,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非常有用。2、拓宽眼界和视野:长期待在省内...